手機電池污染環保之路任重道遠
發布日期:2012-09-12
對于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來說,環保是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。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劣,作為普通大眾的我們,又學會了“PM 2.5”這樣一個較為專業的詞匯,所以減少汽車尾氣、使用再生紙、少用一次性筷子等舉措也成為很多人為環保所做的一份貢獻。但是可能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,我們淘汰下來的廢棄手機電池給環境所帶來的危害更是十分嚴重。
隨著手機用戶爆發式的增長以及手機更新換代步伐的加快,人們更換手機的頻率也越來越快,有的人甚至幾個月就換一次新手機。在享受科技帶來的愉悅時,廢舊手機數量也越來越多,很多人都沒有留意對舊手機和報廢手機電池如何處理。殊不知,廢舊手機中的手機電池是最大的污染源,一塊廢棄電池可以污染6萬升水,相當于3個標準游泳池。 據了解,廢舊手機零件中含有鉛、鎘、汞等多種有害物質,假如直接丟棄的話,將嚴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。一塊廢舊手機電池的污染強度是普通干電池的100 倍,可嚴重污染6萬升水。如果將廢舊手機運到垃圾場焚化,塑料外殼還會產生含氯的有毒物質,甚至是一級致癌物“二惡英”。手機印刷線路板和外殼都含溴阻燃劑,會破壞人體健康,引起甲狀腺功能紊亂、內分泌失調以及神經、免疫系統問題等。
所以建立健全有關法規制度,將廢舊手機納入管理條例,從而制定“廢舊手機回收管理實施細則”及其具體政策,也就成為當前最迫切的需求。明確管理機構的職責,建立由政府引導,手機制造商、運營商、經銷商及回收商等多方合作,集手機生產、銷售、回收處理和再生產的良性循環機制,加強手機上下游各環節的配合和資源共享。同時大力整治目前回收廢舊手機市場亂象,堅決取締無證回收和隨意處理廢舊手機的網點,制定廢舊手機回收估價、操作等標準體系,對回收后的廢舊手機集中管理,避免翻新流入市場,保障消費者權益免受損害。